董修缘看着周围的人溜得比耗子都快,一时间也是目瞪口呆
董修缘自然是没法跑的,因为他发现贾诩这个老腹黑不知使用了什么手段竟然将自己,悄不声息的给定住了
“好慌啊,心里有句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董修缘现在看向贾诩的眼光满是幽怨。
反正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你这麻子不叫麻子,你这是坑人啊”
嘴里口口声声喊着自己少主,转眼就把自己坑了
不但是董修缘没走,夏玲也仅仅的贴着董修缘,显然对这样的阵仗心有惊惧。
这里可比镇魂街里恐怖多了
动则杀人这可比杀人,杀恶灵要恐怖的多
最起码恶灵自己打的过不是
可是苏秦和贾诩这两位,自己这样的小蚂蚁还是就不要在跟前瞎凑合了。
自己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连个医保卡都没有。万一这要是被擦着碰着了,医疗费都没人付
“别怕。”董修缘拍了拍夏玲的手安慰道。
“呵呵”苏秦冷笑一声,胸中的愤懑溢于表面。
有多久了竟然还有人在他苏秦的面前如此的嚣张
苏秦气的面颊通红。多久了,有多久他没这么气愤过了
苏秦此刻的千言万语都只化作了两个字,“放肆”
“好胆”
第一声发出的是苏秦,第二个声音却是来自于苏秦身旁的人。
此人身着紫红长衿褂,腰缠象牙碧玉带,脚踩琅环阴阳靴,手持九环白玉节。
其面如冠玉,唇似红丹,耳垂若珠,目若点漆
端是一副极好的富贵华面。
“偃退下”苏秦一听他发音开口呵斥道。
“诺师尊。”男子躬身退下。
“偃”董修缘看着此人,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纵横家中出色闻名的人物其实并不是很多。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有张仪、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孙膑、庞涓、郦i食yi其ji、蒯通。末学后。进中最为突出的且闻名后世的应该就是主父偃了。
所以董修缘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此人应该就是主父偃。
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历史上“推恩令”的提出者。也是帮汉武大帝成立大一统帝国的主要功臣。
其实主父偃也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有史料记载,主父偃早期学的是长短纵横之道,但是其出身不行,有没有合适的晋升渠道,所以在早期过的很不如意。
在临淄的时候,他被儒生们嗤笑,他们都说“只以口舌之快,小人哉”
临淄的孩童追在他的身上,跳着舞,唱着歌谣“主父偃,十七岁,学纵横,长
短不能合,大小不能制”到了燕地,燕王只是看了一眼历,就将他赶出王宫。
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儒道称雄
主父偃一咬牙,换专业,改学周易和百家之言。
然而他在燕、赵、齐等藩国游学的过程中,尽管刻苦好学,但由于家穷,倍受白眼和排挤。所幸他没有自暴自弃,最终坚持了下来,终于再次学有所成。
迎合时代需求的主父偃,为了能实现梦想,出函谷关,来到长安,并想尽办法认识了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
当时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是汉武帝宠爱的皇后。卫青又能征善战,是汉武帝最器重的将军。所以主父偃想通过他得到汉武帝的重用。
遗憾的是,卫青虽然向汉武帝举荐过主父偃,但主父偃却一直没有得到召见。
此时的主父偃,已是40多岁的人,还一事无成,一贫如洗。眼看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离梦想也越来越远。他一咬牙,决定豁出去了,亲自上书汉武帝。
没想到当天汉武帝便召见了主父偃,在一番交谈后,汉武帝很激动地感慨“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意思是说,你们这样的人都到哪去了,怎么现在才让我遇见你们呢
也就是那个时候主父偃才真正的崛起了一年之内累计升了四次官可见当时的汉武对其的宠幸之盛
但是主父偃这个人有才是有才,他为人就不怎么样了。
“眦睚必报”这个成语其实就是出自他的身上
他一崛起之后就开始他的“报仇”的之旅。曾有人求道他的门上,请求原谅,他也只回了一张字条,“风雪谁知范叔寒”
让别人窘迫欲死
如果按照董修缘原来的历史轨迹来说的话,主父偃恐怕不久就会,因为太过于刻薄而受人攻讦,不久之后就会被汉武厌弃。
然而这里不是董修缘之前的世界,主父偃在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被苏秦收为了关门弟子
至此以后,主父偃一改骄狂之态,沉心研究学问,一直到了今日。